和廚師做菜一樣,在成為很會料理的人之前,一定要對各種食材有很深的了解才行。
透徹的了解了食材之後,才能展現各種不同的變化。
香水師也是,在寫配方之前,一定要對各種香味有很深的認識和記憶。
一般廣泛用在香水裡的味道,大概有四五百種。要記住這四五百種味道,然後利用它們各個不同的香味特質加以調配變化,真的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。

香水就像創作或是設計一樣,是很個人、很主觀的東西。
又因為香味的難以捉摸,每個自己對於香味變化的體會,很難用文字或是言語來表達讓別人了解。
但是在調製香水的過程,又通常都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完成。
例如很多名牌或是保養品公司的香水,都是公司把案子交給香水公司,像是 Givaudan, IFF等等,然後在這些香水公司裡的香水師會開集體會議,決定要由幾個人組成一個團隊來接這個案子。

所以團隊合作,是創作香水很重要的一個部份。
不過每個香水師在調香水的時候,自己的習慣都不太一樣。


一罐好的香水,要有很好的前中後味的變化。要讓香味轉換的很順,在變化的時候要有它自己不同的特色。

在調味道的時候,要先從前味還是後味開始著手,每個香水師都有不同的說法。

每個老師在教的時候,也都有不一樣的理論,從不同的香水師身上學到的東西,我們再加以吸收消化,變成我們自己的方式。所以到最後,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調香水的風格。

像在IFF任職了二十多年的Alain Astori,是在格拉斯出生長大的法籍香水師。他的習慣是從前味開始調起。通常是加了能讓人感覺精神為之一振的香味,例如檸檬、甜橙、薰衣草等等的味道之後,等確定前味的比例和原料都到達他想要的結果,才會開始加入中味或後味的原料。

但是校長的兒子Patrick Boudifee在教我們調味道的時候,都堅持要從香調的主味,也就是中味開始調配。他說body note調好之後,再慢慢的增加它香味的延續性,讓香味可以持續更久,最後才是調前味,我們又叫它是"開瓶味",就是要讓香味在開瓶之後,就能有能吸引人的香氣,這在大眾品牌的香水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葉若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